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空红浅。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
秋光苒苒。
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
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
横竹吹商,疏砧点月,好梦又随云远。
间愁似线。
甚击损柔肠,不堪裁翦。
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
这是一首富有秋意的优美的诗。首先从它的色调、气氛和情绪,以及诗人用词用字的精妙之处来欣赏一下。 首句“夜来疏雨鸣金井”,夜雨萧疏,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因为下在金井里,井边还加上疏雨敲打的声音,因此给人一种幽静、凄迷的感觉。“一叶舞空红浅”,此句描述叶落情景,既是秋叶,又是秋色。而一叶知秋,一方面暗示时值深秋,另一方面则以树叶飘落、花儿满地暗示岁末暮春的到来。“凉思顿欺班扇”,三句则写出秋风、秋夜的情景。“班扇”指普通扇子,夏日常用,秋风一起就弃而不用了。由于风吹得猛,感得秋意浓烈,就像随手抛弃了手上的扇子一样。“任老却芦花”,不料季节的更替比人的计划行动更快,“老却芦花”正是“风急天高”的注脚。 “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清兴”即清兴难磨是指清雅的兴致难以磨灭。“几回有句到诗卷”则是指诗人多次有感而作诗,足见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热爱。“几回”云云正说明了诗人在四季更换、阴晴风雨之际所引发的阵阵清兴难磨之意。由自然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再联想到人间的变故和作者行役奔波的苦况。这后四句最见深情。“长安故人别後”把思路重新拉回,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思乡之情。“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画栏正对着远空,那里是征鸿声里,可是,望而却步?思乡、恨归未有期,这是人人相同的常情,可望乡又怕乡里的人,却是离乡在外的人共同的命运。 “横竹吹商,疏砧点月,好梦又随云远。”这一句三联描绘出秋夜里的声音和景象。“商”为五音之一,古人常以商声之吹竹表示秋天的到来。“疏砧”为稀落的捣衣声,古人在秋天捣衣,常寄给远方的亲人听。那声声“点月”,把作者的思绪引得很远很远……“间愁似线。甚击损柔肠,不堪裁翦。”这里是说愁绪剪不断、理还乱。该诗句情意绵绵、很富情韵。“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以“鸣蛩”象征蟋蟀的鸣叫,一声声都是怨恨。 这首诗把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客居他乡的惆怅写得十分细腻委婉、逼真传神。 从诗人对景抒情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留连光景的人。同时对转徙无常的生活,他的心中也满怀幽怨和不平。因此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情”是多方面的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在诗中还深一层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兴衰的关注和对亲人的眷恋、怀乡之情以及宦海奔波的感慨等等。总之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浓浓的乡思离愁,而且也流露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这正是这首诗之所以具有深细婉曲、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