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参寥寄秦少游 - 宋,释元净

岩栖木食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柱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未离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林隐士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林隐士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首句“岩栖木食已皤然”,描述了一个生活在山林中的隐士,他以岩石为居所,以树木为食物,过着简朴的生活。这里的“皤然”形容隐士已经白发苍苍,生活艰辛。 第二句“交旧何人慰眼前”,表达了隐士孤独的心情。他在深山中与世隔绝,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能独自面对眼前的困境。 第三句“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诗人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认同。这里的“昼公”指的是道家传说中的仙人,而“秦子”则是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诗人认为隐士的生活方式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因此常常想起道家的智慧。 第四句“当年步月来幽谷,柱杖穿云冒夕烟”,描绘了隐士曾经在月光下漫步于幽谷之中,手持柱杖穿越云雾,冒着夕阳的余晖。这里的意境优美,展现了山林隐士超脱尘世的心境。 最后一句“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未离禅”,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山林与台阁(指朝廷)并无本质区别,因为无论是在山林还是在朝廷,都不能摆脱世俗的纷扰。因此,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应该脱离文字,回归禅宗的本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禅宗修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