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
宋,王景月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万世桃花月。
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乾坤裂。
靖节先生曾作记,只云贤者兹避世。
时人浪作神仙传,空自渺茫涉奇异。
所种柴桑五株柳,胜是武陵千树桃。
这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诗,通过描绘秦始皇的统治、人民的苦难以及贤者的避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的描绘,生动展现了秦始皇统治下的社会状况。秦始皇虽然拥有了广阔的领土,但人民却生活困苦,无立锥之地。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
接着,诗人通过“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进一步揭示了秦朝的民心尽失,法令无法深入到偏远之地,暗示了秦朝的统治已经濒临崩溃。
然后,诗人通过“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等描绘,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与秦朝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的历史人物的悲叹。
在诗的后半部分,“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万世桃花月”一句概括了秦朝的历史,同时展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乾坤裂”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靖节先生曾作记,只云贤者兹避世。时人浪作神仙传,空自渺茫涉奇异”一句,诗人借靖节先生之口,表达了对贤者避世的理解,同时也讽刺了当时人们盲目追求神仙传说的风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贤者避世的理解。同时,诗中的讽刺和批判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