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杖屦觅春色 -
宋,杨炎正
杖履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寻春觅色的旅程,从江西行遍大地,访花问柳,所有的自然景色都寂静无语,形成了蹊径。前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风雨调顺,天下太平。诗人用自然的景象来映射社会的和谐,以景寄情,表达出对生活的赞美。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闲适,形象生动,充满诗意。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描绘了诗人的风雅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兴致高昂,领导着风月,超越了花期的限制。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侍公归。” 这里的梅梢青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调羹消息暗示着公务的繁忙,金鼎侍公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的期待和完成公务的决心。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对滕王阁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风雅形象和对公务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