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寺 - 宋,王古

修径转岩阿,危亭临木杪。
清明江练直,紫翠山屏绕。
林蛮献厅秀,图画极天巧。
松杉韵轻风,笙箫奏云表。
心知游鱼乐,目送飞鸿杳。
浮生黄粱梦,幻事何时了。
惟应观胜妙,坐可清纷扰。
岂须登泰山,閒看诸峰小。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山水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宁静雅致的山水画卷。 首联“修径转岩阿,危亭临木杪”,描述了诗人沿着曲折的小径,穿过岩石崎岖的山阿,来到了高耸入云的亭子,俯瞰着树木的顶端。这个开头,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颔联“清明江练直,紫翠山屏绕”,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江水比作清明的绸练,将山峰比作紫翠的屏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颈联“林蛮献厅秀,图画极天巧”,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森林似乎在向亭子献上它的秀丽,大自然的图画展现出了天巧的技艺。 接着,“松杉韵轻风,笙箫奏云表”,松杉在微风中发出韵律,就像笙箫在云端演奏,诗人用听觉的感受来描绘自然的韵律。 “心知游鱼乐,目送飞鸿杳”,诗人用心感受游鱼的快乐,用目光送别飞鸿的远去,表达了对自然生物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浮生黄粱梦,幻事何时了”,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如梦,世事如幻的感慨。 最后,“惟应观胜妙,坐可清纷扰。岂须登泰山,閒看诸峰小。”诗人认为只需静静欣赏自然的美妙,便可清除心中的纷扰,无需登上泰山,也能看到众峰的小巧。 整首诗以诗人的行径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纷扰生活的超脱态度。诗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语言生动而别致,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非常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