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明,李崇仁

王风日以降,瞻乌于谁屋?
秦售十二城,赵夸如此璧。
宿昔相如子,风云气绝伦。
忽承赵王命,携璧西入秦。
强秦尚诈术,弄璧城不入。
公子怒见欺,裂眦睨柱立。
全璧归赵廷,位列廉颇左。
计谋日云拙,几作渑池虏。
壮士岂若此,公子非真勇。
暴虎复凭河,事有轻且重。
两国急啮噬,璧乃秦兵饵。
天地相颠倒,血成沧海水。
强弱自有分,竟入秦王府。
邯郸白骨寒,鬼哭千万古。
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完璧归赵”故事,通过描绘蔺相如智勇双全,成功将和氏璧完整带回赵国的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英勇和智慧。同时也对秦国的强权和暴行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首句“王风日以降,瞻乌于谁屋?”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暗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不安定。接着诗人用“秦售十二城,赵夸如此璧。”简要地介绍了故事背景,即赵国以和氏璧为赌注与秦国进行外交斗争。 “宿昔相如子,风云气绝伦。忽承赵王命,携璧西入秦。”这几句诗描绘了蔺相如英勇赴秦的场景,用“风云气绝伦”形象地展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气概。 接着诗人通过“强秦尚诈术,弄璧城不入。公子怒见欺,裂眦睨柱立。”等诗句,生动描绘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以及蔺相如愤怒抗议秦王欺诈的行为。 “全璧归赵廷,位列廉颇左。计谋日云拙,几作渑池虏。”这几句诗描述了蔺相如成功带回和氏璧并受到赵王的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智慧和计谋。 “壮士岂若此,公子非真勇。暴虎复凭河,事有轻且重。”诗人通过对比壮士和公子的不同表现,进一步突出了蔺相如的英勇和智慧。 最后的“两国急啮噬,璧乃秦兵饵。天地相颠倒,血成沧海水。强弱自有分,竟入秦王府。邯郸白骨寒,鬼哭千万古。”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秦国暴行的愤怒和控诉,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悲惨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完璧归赵”故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蔺相如的英勇和智慧,同时也对秦国的强权和暴行进行了揭露和控诉。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