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
明,方登
秋晚行堤上,书声在茅屋。
月出不逢人,风来弄修竹。
这是一首充满宁静与雅致的诗,给人一种秋晚独行,书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体验。
首先,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环境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带有一丝孤独的氛围。“秋晚行堤上,书声在茅屋。”这两句给出了时间、地点和声音的元素,将读者带到一个宁静的秋日傍晚,走在堤上,听着远处茅屋传出的书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其次,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月出不逢人,风来弄修竹。”描绘出月亮升起,却无人欣赏,风吹过修竹的景象,既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壮美,又带有一丝孤独和遗世独立的意味。其中,“风来弄修竹”一句尤为生动,用“弄”字赋予了风人格化的特征,仿佛风在捉弄修竹,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些孤独和遗世独立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壮美,同时也体验到孤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宁静的氛围、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