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忏首还越 -
明,南洲法师
昔我来吴今五年,青山目断东南天。
越音未改吴音熟,每见乡僧一惘然。
上人何来亦潇洒,才打乡谈便能解。
观光上国及期还,听讲长干前月罢。
梵公此地迹犹存,为我重开忏悔门。
石桥花飞香杳蔼,莲池蛙静雨黄昏。
梦中金鼓声初歇,却舣扁舟欲归越。
碧草遥怜茂苑春,苍苔不扫蛾眉雪。
竹间旧房萝薜侵,箧书芸消生白蟫。
人情怀土无古今,悒悒终为庄舄吟。
我亦因之思禹穴,负儋未息愁难任。
陆沉乡井亦何事,白鸥有盟宜重寻。
清镜阁前湖水深,曾为先人照苦心这首诗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人以自己来吴已经五年,目光断向东南天空起兴,引出了对家乡的思念。“越音未改吴音熟”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是乡音未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依然深厚。诗人遇到了来自家乡的僧人,交谈中不禁感到惘然若失。
诗中提到“上人何来亦潇洒,才打乡谈便能解。”,这里的“上人”指的是诗人遇到的那位僧人。诗人感到这位僧人非常潇洒,而且能够听懂他的家乡话,这让他感到非常亲切。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自己在家乡的一些经历,包括在梵公此地的踪迹、石桥上的花香、莲池边的蛙声等等。这些回忆让他更加思念家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忧虑和不安,体现在“人情怀土无古今,悒悒终为庄舄吟。”一句中。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要像白鸥一样寻找自己的归宿,表达了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