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宿田家作 - 明,蓝智

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
荒林倦鸟归,乱水行人渡。
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
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水泉满涧,烧竹烟在户。
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嘉蔬亦时具。
且慰饥渴怀,况谙村野趣。
老翁八十余,有子殁征戍。
粳稻岁莫收,官司日加赋。
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
愧乏经济材,徒然守章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落尽,天气寒冷,日落西山,营造了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 颔联“荒林倦鸟归,乱水行人渡。”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荒凉,倦鸟归林,行人渡过水流紊乱的河流,这一景象充满了落寞和孤寂的感觉。 颈联“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描述了诗人穷困潦倒,生活在草丛之中,穿着破旧的短褐,被霜露覆盖,表现了诗人的困境和艰辛。 接下来几联描绘了诗人在农家过夜的经历。诗人描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用泉水烹茶,燃烧竹子做饭,这些细节描绘出农家生活的朴素和真挚。 诗人在赞美农家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关切。“老翁八十余,有子殁征戍。粳稻岁莫收,官司日加赋。”这些句子揭示了社会的苦难和不公,老翁的儿子在战争中丧生,农田收成不好,但官府的赋税却日益加重。 最后两联“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愧乏经济材,徒然守章句。”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无奈。诗人希望停止战争,国家重视农业发展,但他却感到自己缺乏实际的经济才能,只能空洞地守着书本知识。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农家生活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