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阮嗣宗诗 -
明,赵滂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忠徘徊独伤心。
可怜堂上生荆杞,空自繁华粲桃李。
种瓜寂寞青门外,采薇怅望西山趾。
芒砀云归大泽空,后百五岁无英雄。
途穷恸哭无知者,沈湎狂言元目公。
这是一首深具忧郁色彩的诗,渗透着诗人深深的孤独与哀伤。诗中以明月、孤鸿、琴音、堂上荆杞、繁华的桃李、青门外的瓜田、西山趾的采薇等意象,描绘出一个寂寥、凄清的世界,寓含了诗人深深的忧伤和孤独。
诗的开篇,“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明月与孤鸿两个意象,一静一动,一明一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明月照耀下的北林更显寂静,而孤鸿的哀鸣则更加突出其孤独。诗人以此来映照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忠徘徊独伤心”,诗人被忧伤所扰,无法入睡,只能揽衣起坐,弹奏鸣琴,抒发内心的忧郁。这里的“忧忠”二字,表明诗人的忧伤并非个人之悲,而是对家国天下的忠诚与担忧。
“可怜堂上生荆杞,空自繁华粲桃李”,堂上生出荆杞,桃李却繁华盛开,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哀叹,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混乱。
“种瓜寂寞青门外,采薇怅望西山趾”,种瓜于青门外,采薇于西山趾,两个场景再次突显诗人的孤独与哀伤。同时,种瓜与采薇也暗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芒砀云归大泽空,后百五岁无英雄”,芒砀的云归向大泽,而此后百五岁再无英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对社会英雄人物的渴望。
“途穷恸哭无知者,沈湎狂言元目公”,诗人在途穷之时,恸哭无知者,沉醉于狂言之中。这里的“沈湎狂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忧郁和哀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社会现状的暗示,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深深的孤独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