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溧阳下山寺 -
唐,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古朴的景致,充满了历史、自然和宗教的元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描绘了这片地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诗人以“地枕”形容吴溪与越峰的美景,犹如大地躺在溪水与山峰之间。“前朝恩锡灵泉额”则叙述了前朝皇帝赐予灵泉的荣誉,这既展示了这片景致的历史深度,也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尊敬和怀念。
颔联“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进一步描绘了这片景致的具体元素和人文气息。“竹林晴见雁塔高”,透过晴朗的天空,可以看到高耸的雁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氛。“石室曾栖几禅伯”,石室内曾有几位禅师居住,表达了这片景致与宗教的紧密联系。
颈联“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通过对荒碑和古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片景致的历史感和自然美。“荒碑字没秋苔深”,荒凉的石碑被秋天的苔藓深深覆盖,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古池香泛荷花白”,古池中的荷花泛出清香,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尾联“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以客人的叙述和落日啼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致的深深眷恋。“客有经年说别林”,客人长年累月地讲述着这片树林的故事,展示了这片景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落日啼猿情脉脉”,落日时分,猿猴的啼叫声充满了情感,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片充满历史、自然和宗教元素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致的热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