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桑 - 唐,李彦暐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
攀条有馀愁,那矜貌如玉。
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
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活的苦闷和挣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真性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诗人以采桑者的形象,描绘出生活的艰辛。在烈日高照下,采桑者不得不忍受酷热,辛苦劳作,而且他们无法等到春天充足的睡眠来恢复体力。这里,诗人借助采桑者的形象,展示了生活的艰难和辛苦。 “攀条有馀愁,那矜貌如玉。”这两句诗中的“攀条”指的是采桑的动作,“馀愁”则表达了采桑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那矜貌如玉”则是诗人对采桑者美貌的赞美,但也同时暗示了其命运的不幸。 “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慨。“千金岂不赠”是说那些有钱人不会给予采桑者帮助,“五马空踯躅”则形象地描绘了权贵们的无所事事和冷漠。 “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对于真性的追求。他认为,面对生活的艰难和不公,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真性,就像深谷中的竹子,即使在雪中也能保持翠绿的颜色。这里的“幽篁雪中绿”是诗人对于坚韧不屈、保持真性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采桑者的描绘,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性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