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聂崇义 - 宋,郭忠恕

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
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这是一首颇具哲理性和讽刺意味的诗。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近贵攀龙的人往往是聋的,虽然他们有三个耳朵,但却不能真正听到真相。 首句“近贵全为聩”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那些接近权贵的人往往变得愚蠢。这里的“聩”字用得非常贴切,既暗示了耳聋,也隐喻了心智的蒙蔽。 次句“攀龙即是聋”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在这里,“攀龙”是指追求权贵、攀附权势的行为。诗人通过“攀龙”与“聋”的并列,形象地揭示了追求权贵往往会导致真理的丧失。 最后两句“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三个耳”的形象比喻,强调了即使有足够的听觉器官,如果不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仍然无法真正听到真相,无法成为真正聪明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揭示了权贵对人性的腐蚀和对真理的遮蔽,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