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鹳 - 明,梦观法师

垤鹳何翩翩,颇与鹤同类。
秦人罗致之,怜爱无不至。
固无警露姿,实有乘轩贵。
羽毛已鲜泽,习性亦骄恣。
秦人既鹤呼,鹳亦鹤自谓。
忽逢浮丘伯,借之乘谒帝。
长鸣玉陛前,帝怪鹳音异。
敕令击杀之,下充膳夫馈。
浮丘报秦人,秦人方自愧。
为诫畜禽家,畜禽辩真伪。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鹳被秦人误以为是鹤,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的故事,表达了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盲目跟从别人的看法,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的主题。 诗歌开头描绘了鹳鸟翩翩起舞,颇与鹤相类似的场景。接着,秦人捕捉了鹳鸟,对其怜爱有加,甚至让它乘轩高贵。鹳鸟因此变得骄傲恣肆,自以为也是鹤类。然而,当浮丘伯借用鹳鸟去谒见皇帝时,鹳鸟在长鸣于玉陛前,却因声音异常而引起皇帝的疑虑,最终下令将其击杀,充作膳夫的食物。 浮丘伯将此事告知秦人,秦人深感惭愧。诗歌结尾以“为诫畜禽家,畜禽辩真伪”作为教训,告诫人们在养殖畜禽时要辨别真伪,不可盲目跟风,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整首诗以鹳鸟的经历为明线,以秦人的误认和悔愧为暗线,明暗线交织,使得诗歌情节跌宕起伏,寓意深刻。同时,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细致入微,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