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二首 -
宋,宋日隆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庄严的佛教寺庙——宝林寺,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历史遗迹以及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联“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这里运用了佛教的典故,表现了宝林寺的崇高地位。“连上刹”意味着寺庙高耸入云,与上天相接,形象地展示了寺庙的庄严。“独觉佛中尊”则表达了佛的独特地位,无人能及。
颔联“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通过“石室”和“苔碑”两个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宁静祥和的氛围。“真身隐”表现了佛像的神秘和庄重,“胜迹存”则表达了寺庙的历史积淀。
颈联“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这里的“空门”指佛教,“法嗣”指佛法的传承者,“俗舍”指世俗的居所,“闻孙”则可以理解为听闻佛法的人。这一联表现了佛教的传承和影响力,以及佛教与世俗生活的融合。
尾联“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这里的“晴雨从民欲”表现了佛教的教义顺应民心,“枌榆万古恩”则表达了佛教的恩泽如同枌榆树一样,永恒而深厚。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宝林寺为背景,通过对佛教文化、历史遗迹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尊崇和对历史的敬仰。诗歌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