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苏世长 - 唐,李渊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
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扭曲的道德观,强调口是心非、背信弃义的行为。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名声、地位、权力等外在的东西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使得人们为了这些外在的东西而舍弃忠贞、信义等内在的道德原则。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对这种背信弃义行为的厌恶和不安,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完美性。 “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这里将忠贞和信义比作郑国的忠诚和信誉,暗示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舍弃这些基本道德原则。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人们对背信弃义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整首诗的意象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的复杂性和不完美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对口是心非、背信弃义行为的描绘,诗人希望唤起人们对道德标准的反思和重新审视,呼唤人类道德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