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 宋,赵汝淳

武陵溪上栽桃花,儿童笑语成生涯。
当初避地不知远,渔郎惊问疑仙家。
年深忘却来时路,流水春风等闲度。
龙翔鹿走自兴亡,不到花开花落处。
江边雨暗蛮蓑湿,父老欲留留不得。
隔林鸡犬渐萧然,啼鸟一声溪水碧。
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陵溪上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当地儿童欢声笑语的情景。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武陵溪上栽桃花,儿童笑语成生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武陵溪两岸桃花盛开的景象,以及儿童欢声笑语的情景。这里,“栽桃花”和“笑语”两个意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欢快、明亮的氛围。同时,“成生涯”一词,也表达了儿童们在这种美丽景象中度过快乐时光的状态。 颔联“当初避地不知远,渔郎惊问疑仙家”,诗人通过一个疑问句,表达了自己当初因避乱而来到此地,却不知道此地距离家乡有多远,只觉得这里就像仙境一般美丽。这里,“不知远”和“疑仙家”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美丽景色的惊叹和喜爱之情。 颈联“年深忘却来时路,流水春风等闲度”,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里生活多年,已经忘记了当初来时的路,而这里的风景却依旧美丽如初,仿佛一切都在静静地流逝。这里,“忘却”和“等闲度”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美景的感慨和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 尾联“江边雨暗蛮蓑湿,父老欲留留不得”,诗人描述了在春雨中,当地父老想挽留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久留的情景。这里,“欲留”和“留不得”两个意象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父老挽留之情的感激和无法久留的无奈之情。同时,“江边雨暗蛮蓑湿”一句,也描绘了一幅凄美、朦胧的雨中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武陵溪上桃花盛开和儿童欢声笑语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