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首 -
宋,释师一
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
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
魔佛二边俱坐却,瘥病不假驴驼药。
这首诗“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是在表达一种矛盾冲突中的哲学思考。诗中涉及到了魔、佛两个概念,是佛教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魔作佛”意味着在混乱和困难中,人们可能会看到真理和智慧的闪光,就像从坏烂虚空中显现出的骨骼。这里,“魔”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佛”则代表了人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坚韧。
“坏烂虚空元有骨”表达了在困难和挑战中,人们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这里的“元有骨”可以理解为事物本质的存在,即真理和智慧的内在本质。
“佛作魔”则是在说,当佛的形象被塑造出来时,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和限制,就像须弥山顶上的涌泉,看似平静,实则深不可测。这里,“佛”象征着慈悲和智慧,而“魔”则代表了这种智慧可能带来的束缚和限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在魔佛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哲学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瘥病不假驴驼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它意味着治疗疾病不需要借助驴或骆驼这样的动物来驮载药物,而是需要人们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和治疗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魔、佛两个概念的对比,表达了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自身的智慧去治疗生活中的疾病。这种哲学思考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