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 - 宋,敖陶孙

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当时一雨根,翥霄作鸾龙。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
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手中松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对种树翁的敬仰之情。 首句“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诗人以一个客居他乡的人的口吻,向手中的松树发问,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这种对话的形式,将读者带入到诗的情境中,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当时一雨根,翥霄作鸾龙。”诗人描绘了松树在雨中挺立不倒的形象,表达了对松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同时,诗人将松树比作鸾龙,寓意着松树能够飞升到云霄之上,展现出松树的非凡气质和高贵品质。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诗人进一步赞美松树的可贵之处,它既可以用来燃烧鼎炉,又可以滋润我的容颜。这表达了松树的多功能性,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诗人通过描绘手中松树的现状,表达了对种树翁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松树已经如此高大挺拔,而种树翁作为种树技艺的传承者,其品质和技艺更是值得敬仰和学习的。 最后,“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诗人以寄语的形式,向十八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祝福。诗人认为种树翁的技艺和品质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而自己作为后辈也应该学习种树翁的精神和技艺,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手中松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对种树翁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思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