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 -
宋,郭三益
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
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岩绿。
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
云衣冷萧条,静对含烟玉。
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获禅虎,昼引衔花鹿。
庵中三昧语,药我贪瞋毒。
何当脱双凫,藜杖追高躅。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描绘道士在碧山云居的幽静生活,表达了对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首句“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描绘了道士居住在碧山,云雾缭绕的山谷之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则表达了道士十年如一日地倾听海潮的声音,为世人利益而努力的精神。
接下来,“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两句,描绘了道士寻访更高更幽静的山顶,建造一个幽静的住所,更加体现了道士淡泊名利、追求清净的精神境界。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岩绿”两句,描绘了山中古林青翠、岩石间寒筠挺立的美丽景象,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清幽之美。
“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两句,描绘了道士经常携带佛经贝叶书,在幽静的环境中阅读,更加体现了道士的虔诚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云衣冷萧条,静对含烟玉”两句,描绘了道士身穿冷清的衣服,面对着烟雾缭绕的山林,更加体现了道士的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心境。
“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两句,表达了道士对待客人的态度,即不刻意迎合、不刻意表现,以清净无为的态度来对待客人,体现了道士的超然物外、不慕名利的品格。
最后,“宵眠获禅虎,昼引衔花鹿。庵中三昧语,药我贪瞋毒。何当脱双凫,藜杖追高躅。”这几句描绘了道士在庵中的生活状态,以及道士用佛法来治疗自己的贪瞋之毒。最后两句表达了道士希望像那些飞凫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士高尚品格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道士在碧山云居的幽静生活,表达了对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道士的虔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