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房山夜山图 - 宋,王英孙

等闲吴越在毫端,叠巘微茫月影寒。
一曲危阑人独倚,江山浑作梦中看。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色的描绘极其生动,充满了诗意。首句“等闲吴越在毫端”,开篇即写作者对吴越之景以“毫端”点染,表现出了诗人运笔的雄健,也透露出他一往无前、奋发蹈厉的壮怀。这句的言外之意是:在诗人心目中,吴越之地不过是他去往“毫端”的普通一隅,一个可供书写的地儿。他正是凭借卓越的才华、宏伟的气魄,对大江南北进行了广泛的审视和观察,凝神而驱思,于是那蜿蜒起伏、峥嵘峻峭的群峰逐渐浮现在他的笔下。 颔联“叠巘微茫月影寒”,写群峰叠嶂的远山在月光中显得朦朦胧胧,隐约可辨。这一联句颇得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韵味。然而诗人笔下的月色并非纯然的空灵、清朗,而是带有清寒之气。这种清寒之色又并非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而是随着距离的推移,随着观察的深入而逐渐感觉到,是诗人以精细的笔法来描绘月下之景。 诗的第三联“一曲危阑人独倚,江山浑作梦中看”,由写景转入写人。前句直接写出了诗人对月下远山的凝望,也间接表现了他那感伤的情怀;后句则表达了他对山川胜景的惊奇与赞叹。他似乎在遥望中看到了大江大山连绵起伏的雄伟气势和迷蒙景色的动人画面,但又觉得像是一场梦。这样的想象非常合乎诗人的情绪:当他孤清自守、远离京城时,看到祖国的山川景色,感受到壮丽景象和遗民血泪的反差,心潮激荡难平自不必说,“一曲危阑”更能见出他的孤寂之情。“人独倚”三个字也有双重意味,一方面是诗人倚着栏杆独看江南;另一方面则是说他思绪如发,无人共语。它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与烦恼无人理解。然而作者正是用如画的描写,使得读者自己去体会其景、其情、其心。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色的描绘极其生动,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人又通过“危阑”、“梦中看”等语表达了孤寂之情和感慨之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抒情展现了吴越之地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