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 - 唐,王涯

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
这首诗是作者应征赴边塞时,为怀念家乡、感叹边塞苦寒而作。 首联“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直接点题,说明此次出征边塞的原因。作者自谓“辛勤”,足见报国之志甚坚,况且他又擅长武术,有勇有谋,故能领兵杀敌。古代戍边的士兵往往以边关的柳树为旗帜,军队行进,柳树随之飘扬,故曰“初随细柳营”。这句诗化用《细柳营》诗意,表现作者武艺超群、智勇双全。 颔联“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写边塞生活的苦涩艰辛。一个“苦”字又为全诗之旨,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难与孤寂。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一是说戍边的“残月”,戍边的“断蓬”,使战士对月更添悲苦;二是说敌人“驱逐”不断,战士的“边愁”也一刻不减。愁绪满怀,如断蓬随风而逝,又如残月倍增。这一联熔比喻、对偶、炼字于一炉,辞意悲切,十分感人。 颈联“年少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追忆往事,抒发远戍边疆的豪情壮志。这里“年少”和“金装”都有少壮的意思,说明作者正当壮年,正值驰骋疆场的时候。只可惜这一首诗作于作者未及立功之前就被调回,“年少功勋”的美好愿望成了泡影。所以第三联就写了这种无限的怅惘。 尾联“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怨愤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感。“寒水”承“马骨”,“暮云”承“龙城”,都与边塞相关。马骨抛于寒水之中,这本身就够可悲的了,更可悲的是连马骨都无人过问;龙城上空虽然云幕低垂,遮掩了敌人前进的步伐,但终究还是敌人的占领区。这里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由积极报国到失落厌战,再到怀想英雄,由豪放悲壮向抑郁苍凉转化。这种情绪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诗的技巧运用上颇具特色。作者融用古语、化用古典和偶对工整等技巧于一炉,大胆借用古事、古意、古陈酿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怨情。比如以“细柳”借代“周亚夫”,以“断蓬”“残月”借喻戍卒;又以“汗血种”“龙城飞将”表示对名将卫青、李广的仰慕;又以“去邀勋”、反被“驱逐”、“寒水”、“暮云”等典故或借代用事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和怨愤之情等。这种融古事、用古意的技巧运用使诗意深厚、含蓄而曲折。全诗还善造句式、炼字句。“黄花戍”“细柳营”“残月”“断蓬”“龙城”“暮云”“马骨”“龙城飞将”“年少功勋”等词句寓意深远、色彩鲜明,构成了雄浑豪健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朴素洗炼,风格沉雄刚健,洋溢着盛唐诗歌特有的浪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