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年来衰懒 -
宋,葛郯
年来衰懒,渐无心赏遍,目前佳趣。
寂寂墙险春荠老,不到先生鼎俎。
诗卷寻医,禅林结局,酒入昏田务。
山头云气,为谁来往朝暮。
犹有筇杖多情,扪萝踏石,坠半严华雨。
更向葭丛摇短艇,惊起飞鸿烟渚。
横玉凄清,焦桐古淡,一笑忘千虑。
更阑人静,此声今在何处。
这首词以空灵洒脱之笔,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襟怀,体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精神世界。
“年来衰懒,渐无心赏遍,目前佳趣”三句,是全词的背景和引子。以上“寂寂”几句,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词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诗经·周南·卷耳》)的闲适之情。作者借用了许多典故。墙上的荠菜花虽美,却“寂寞独自开”;佛家诗书有医国济世之功,深得作者赏识,因此他要到佛寺里去攻读;“酒入…”三句,作者在田园劳动,耕稼渔樵之趣。但作者的襟怀并不是向现实妥协,追求闲适生活的消极表现。“山头”几句,正是他襟怀的反映。他凝望着隐现在山头的云气自由自在地朝来暮往,显出无拘无束、洒脱不羁的神态。他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同甘共苦,物我一体,“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接着,作者用空灵之笔写自己出游所见到的景物。“犹有”几句,写筇杖、小艇、惊飞的雁鹅等物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飘逸脱俗的画面。作者借此寄寓了自己孤高寂寞的心境。“更向”几句承上而来,以景语作结。水边芦苇丛中摇荡着渔舟,悠然远去;烟水迷蒙的小洲上惊飞了雁鹅。这幅画面仍体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横玉”两句赞颂了这样境界带来的心理效应:听不到世俗杂音,忘却了世俗纷扰——作者的万千愁思一下子都忘记了。
这首词意境空灵清远,体现了词人襟怀的高洁。词中描写闲适情趣,但闲适中仍流露出孤高寂寞的心境。词人将大自然的景物与自己的心境相交融,创造了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境界。全词笔调空灵洒脱,表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精神世界。词中以眼前景作比衬,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与襟怀。这种境界是作者主观心境的写照,表现了词人襟怀的博大。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归隐在苕溪时所作。作者虽身处闲逸之中,但心系天下苍生,胸怀广博忧患。这种心境通过词中空灵之笔表现出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