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几阵萧萧弄雨风 - 宋,姚述尧

几阵萧萧弄雨风。
片云微破月朦胧。

田家侧耳听鸣鹳,寰海倾心想卧龙。


尧日近,舜云浓。
圣仁天覆忍民穷。

会看膏泽随车下,只恐诗人句未工。
这是一首赞美皇帝的诗,以雄劲的笔触,热烈的歌颂了仁君之泽及万民,反映出作者在天下大治之时欣然陶陶、欢欣鼓舞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从大处落笔,写初秋微雨,忽来忽去。天上浓云,刚刚开始破裂,形成轮廓模糊的片云,月亮朦朦胧胧地已从云隙中透出。它还没有秋高气爽、雨后新晴的澄澈之感,却已饱含着作者对皇帝的颂扬之情。 三、四句从细处着笔,写诗人侧耳倾听远方传来的鹤鸣声,想像着海内清平、天下想念皇帝的情景。诗人用“侧耳听”表达了诗人的钦敬心情。作者以“卧龙”比喻为皇帝招纳贤才而天下仰望的情景,也是对君主渴盼贤才的急切心情的写照。 五、六句对皇帝歌功颂德进一步深化。以远古传说中的尧、舜之世与当今皇帝相比,突出当今皇帝的圣明如同尧、舜一样,对皇帝的歌颂达到了顶点。 最后两句顺势而下,照应题目,表达诗人对国家前景的热烈期望。诗人说:只要圣明的君主能继续推行恩泽万民的政策,那么普降甘霖的春雨就指日可待了。但诗人笔锋一转,提醒君主:要切记诗人还未能作出足以匹配您的诗句来。这实际上是在提醒皇帝:您要治理好国家,要勤于政事,使国家长治久安。 全诗情感真挚而热切,格调高昂而深沉,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赞颂之作。 这是一首和韵之作,所谓依韵唱和也。这是一些有正义感、而又想博得皇帝欢心的知识分子常见的行为,当属时代的风气使然。但这首诗却能和韵得体,不失诗人风范。此诗在歌颂皇帝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国忧民的忧思,这在奉和之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以描写为主,又融以叙述、议论。通过一幅幅描写和议论的画面组接起来,构成了诗歌的整体形象,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对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进行表现。全诗在意脉上连贯而色泽上统合;笔法浑圆,没有涩滞、斧凿痕迹;语言自然流畅;于朴素中显俊伟之气。这些特点都显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成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