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徵画 -
明,宋杞
远山入空青,老树擎寸碧。
近山接平坡,凿凿见白石。
两山尽处歧路平,松林漠漠烟如织。
清溪疑自天目来,鸥鹭飞起无纤埃。
有人曳杖过溪去,渡头古屋谁为开?
玉堂学士画家趣,萧洒文孙传笔意。
风尘满眼何处避,安得向此山中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色。诗人通过对远山、老树、近山、白石、溪流、松林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避世隐居的渴望。
“远山入空青,老树擎寸碧。”这两句描绘了远山和老树的形象。远山在天空中显得深邃而清幽,而老树则挺立着寸寸碧绿的枝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近山接平坡,凿凿见白石。”描绘了近山的平缓坡地和白石。白石一块块地露出来,仿佛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林的丰富多样性和自然之美。
“两山尽处歧路平,松林漠漠烟如织。”这两句描绘了山间的平地和松林。在两山之间,有一条平直的道路延伸出去,松林在微风中显得烟雾弥漫,如织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清溪疑自天目来,鸥鹭飞起无纤埃。”这句描绘了清澈的溪流和鸥鹭的飞翔。溪流似乎是从天目而来,鸥鹭在飞起时没有一点尘埃,这进一步展示了山林的清新和纯净。
“有人曳杖过溪去,渡头古屋谁为开?”这句描绘了一个拄着手杖过溪去的人,渡头的古屋是谁开的呢?这句表达了对山林中孤独行人的关怀和思考,也暗示了山林中生活的孤独和寂静之美。
“风尘满眼何处避,安得向此山中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他渴望逃离尘世的纷扰,来到这座山中居住。这不仅是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景色优美、生动,语言流畅、自然,使人感受到了山林的宁静、清新和神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