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面目本来是道 - 宋,夏元鼎

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

骑牛寻犊不知原。
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

且如乾画必三川。
舍此如何烹炼。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道家修炼的哲学理念。首先,我们欣赏这首诗的前两句:“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这里的“面目”象征道或真如本性,“阴阳造化”是指天地万物的起源和自然规律,通过阴阳和造化的互动,人们可以获得丹或修行者的真气。这些表达显示了道家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类精神的探索。 “骑牛寻犊不知原”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寻求真理的旅程,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不受世俗束缚的态度。骑牛寻犊,象征着寻找真理的旅程,但诗人也暗示了这个过程可能充满困难和挫折,因为“不知原”。 “真是三家村汉”这句话是对那些寻求真理、寻求道的人的描绘,他们可能来自普通的生活环境,就像“三家村汉”一样。这里也暗示了真正的修行并不受环境和地位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探索和理解。 接着的两句诗“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象”,道出了中国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演化。“古圣立言”象征着过去的智慧,“设象”可以理解为模拟、描绘自然和人类生活。这为后来的探索者提供了形象化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然而,“后人得象忘象”表达的是人们在继承这些概念时,必须超越它们表面的形象,去把握其内在的本质。 最后一句“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通过具体的比喻来说明这一思想。乾画是《周易》中的一个概念,代表了宇宙的起源和自然规律。诗人暗示,只有通过理解乾画与三川的关系(三川可能是指三条河流),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乾画的本质。这里的“烹炼”象征着炼化、提炼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家修炼的过程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精神的深刻理解。它强调了探索真理的困难性和普遍性,并提醒我们超越表面的形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人们理解生活和修行有很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