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诸公 -
宋,汪大猷
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
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
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
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衰年已过纵心期,安得聪明及往时”,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其中,“衰年已过”表示作者已经过了人生的衰年,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纵心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在这个阶段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而“安得聪明及往时”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聪明才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颔联“既老固应全晚节,虽贫岂暇计留资”,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其中,“既老固应全晚节”表达了作者认为即使到了老年,也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因贫穷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虽贫岂暇计留资”则表达了作者即使贫穷也不应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应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颈联“元非矫饰求为异,自是行藏要合宜”,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其中,“元非矫饰求为异”表达了作者认为不应该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矫揉造作,应该保持自己的真实个性。“自是行藏要合宜”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应该符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不应该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
尾联“曾记诗僧林下约,为将踪迹报渠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约定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其中,“诗僧林下约”指的是作者曾经与一位诗僧约定的美好时光,作者一直怀念这段时光。“为将踪迹报渠知”则表达了作者将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与诗僧重逢,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和对道德品质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这些情感和思考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