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 唐,阴行先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这是一首重阳节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远眺,诗人看到风中的蝉鸣、雁阵南飞、山间的红叶和紫菊,表达了深深的秋意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人在座席间深感自己才华不如古人孟嘉。 首句“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直接点明了时间——重阳节,这一天是古人祭祖祈福的日子。“初启节”描绘出节日的气氛,仿佛万物开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焕发新的生机。而“无射正飞灰”中的“无射”是古代的一种十二律吕,借指时光的流逝。这句诗中,也可以理解为在重阳这一天,各种事物都开始变化,时光飞逝,如同烟雾般消散。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中的蝉鸣显得孤独而寂寥,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象征着季节的变换。这两句诗中充满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这两句描绘了山间的红叶和岸边的菊花。山棠红叶象征着秋天的热烈和激情,岸菊紫花则象征着秋天的深沉和宁静。这两句诗将山间的秋景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热爱和感慨。 最后两句“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诗人表示自己在桓公座席间,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愧对孟嘉之才。这是对历史的回忆,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在座席间的反思和自谦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