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龙寺纵公房 -
唐,无可
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
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
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
这首诗以淡泊之笔,清新之味,将一卷幽深而清静的禅意娓娓道来,意蕴十分深长。首联言天下万法皆得之于佛,无有不印证者。印证什么?就是《般若经》所云:“无所有”的道理。第二句紧扣“上方传”,也就是不离经印之道理而述之。而诗中所言之理,亦即下句“禅”之意也。所谓“禅”,亦即非关文字,而是契入之理。次联写晚磬、霜城、竹月、衰木、积云等意象,不仅意象清幽,而且颇富画意,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如“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这两句的情景交融,将衰残的树木、聚积的云雾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感受。第三联承上启下,将诗笔转入“于此禅”的境界,而“未隐沧洲去,时来于此禅”两句则将此禅之意境与沧洲之水相联系,进一步点出此禅非同寻常。
全诗以淡泊清静之笔述说禅意,意境深远,清新淡雅,是一首优秀的禅意之作。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晚磬、霜城、竹月、衰木、积云等意象,以及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出一种淡泊清静的禅意境界。同时,诗中还通过将禅意与沧洲之水相联系的方式,进一步点出此禅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整首诗意境深远,清新淡雅,是一首优秀的禅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