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
宋,林式之
桐皋东去,又依然、烟际云边柔橹。
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
小倚云根,细商心事,提起千年语。
九天飞梦,别来长记幽渚。
试说北海归文,西山何事,犹不甘臣武。
广大尧天箕颍小,绵上可能如许。
举世真痴,先生长啸,尘海谁堪与。
啸声吹送,刺天鸾鹤冲举。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这首词上阕气象宏阔,境界深远,而格调却是轻灵的,下阕则放笔写胸臆,语意高昂,声情激越。
起首两句,以景起兴,既点明登舟的时间、地点,又点出孤怀难解的苦闷心情。词人将舟行桐江、东去柔橹声与云边柔橹所撩拨起的离愁别绪融而为一,即以柔橹(即短桨)之柔声暗喻离愁。词人在此借双台居止和烟际云边柔橹点出自己隐居之地,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说明词人知音难求,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唯有赖知己双台寄托心声。词人在此借柔橹声来表达自己难以遏制的思潮和纷乱的情感。
接下来三句承上片末句,作者一吐隐衷,表达了在知音难寻的苦闷孤独中情思郁结和烦闷情状。“小倚”两句紧扣上句,细说心事:“云根”句巧妙地以云根古井生泉喻物是人非。“心事”即“想起千年”,一“细”字串连词人与“千年”的“细”弦切磋吟哦。“提起”一句表明自己心迹。词人在此以物是人非、深感知音难求的苦闷来表达对亡友的追慕和对现实的愤懑。
下阕起首三句作者又将笔锋一转,由凄苦转为傲世之情。“九天飞梦”三字表明词人志存高远,虽遭尘世冷落却自信有才,不甘沉沦。词人在此运用了反问手法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下阕后半段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疏狂不羁、不屈不挠的情怀。“试说”三句表明自己心迹:欲效法严子陵之流,弃官隐遁以避尘世。但词人在此又立即否定了这一想法,“北海归文”三句表明自己志存高远、壮怀激烈的胸襟:欲以“北海归文”、“西山事武”,立功青史以自报国家。然而词人在此又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举世真痴”四字表达了词人对醉生梦死、争名夺利的世人的深切感叹:“先生长啸”,又表达了词人对庸俗尘世绝不随波逐流的孤傲高洁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词中词人以柔橹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亡友的追思忆旧;以物是人非、心事难言来表达对亡友的追慕和对现实的愤懑;以九天飞梦表达了疏狂不羁、高洁傲世的情怀。在上下阕中,词人笔锋急转直下,于轻灵中见奇特。词中意境悠远而难以追寻;思潮起伏却难以表达;意欲奋飞却有诸多不便;慷慨激情却又遭世所弃。词人内心是痛苦、矛盾、孤寂和痛苦的。然而在词的格调上却是轻灵的、激越的。正由于词人在痛苦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顽强独立的个性,才使得这首词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质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