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营作 - 明,张佳胤

戎马东防后,寒川落木时。
镝鸣惊雉兔,霜重湿旌旗。
梦里江湖隔,行间鬓发知。
不应询此地,亦唤作峨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平定之后,寒川落木的场景,以及在战争中经历的种种艰辛。 首句“戎马东防后”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他似乎在暗示战争的残酷和频繁,以及它对人民和国家的影响。次句“寒川落木时”则描绘了一个萧瑟凄凉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传递出战乱带给人们的沉痛情感。 “镝鸣惊雉兔”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的场景,战争中的刀剑之声和惊恐的雉兔四处逃窜,使人感到紧张和惊险。这句诗中“镝鸣”一词暗示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残酷性,让人感到一种无法逃脱的厄运。 “霜重湿旌旗”描绘了战场上的恶劣天气,寒霜之重使旌旗变得沉重不堪,暗示了战斗的艰难和困苦。这一句也为诗歌的基调增添了一丝悲凉。 最后两句,“梦里江湖隔,行间鬓发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他在梦中回到江湖,但却无法实现,醒来后看到自己鬓发斑白,也让人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愁。这两句诗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使读者对诗人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传达出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