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 -
宋,释善清
万仞嵯峨鸟道难,剑办挥处骨毛寒。
泥牛昨夜归沧海,吸得西江水尽乾。
这是一首豪放,气魄宏伟的七言绝句,表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下面从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方面,试作些赏析。
“万仞嵯峨鸟道难,剑办挥处骨毛寒。”起笔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出险径与天际接的峻险景色。它气势飞动,景象壮丽,境界广袤,既是一幅飞鸟翔集的壮观画面,又高度凝炼地概括了盘曲峦秀、峥嵘峻峭的奇异地形。“鸟道”运用了典故,指只有飞鸟才可以往来的道路,一般形容山路险峻。“剑办挥处骨毛寒。”此句一是进一步写“鸟道”之险,二是用一“剑办挥”的壮举,赞颂了攀越“鸟道”的英雄气概。
“泥牛昨夜归沧海,吸得西江水尽乾。”两句对仗工整,语义新警。“泥牛”出于民间传说,形象可爱,一出现便会引起波澜与轰动。“沧海”是指水面辽阔的海洋,“泥牛”进入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就如尘土微粒投入大海一样微不足到。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即“泥牛”之大与大海之广相对比,泥牛入海而不返的奇异景象便应运而生。同时它也象征着那些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如泥牛入海一般销声匿迹了。“吸得西江水尽乾”,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英雄叱咤风云的气概,同时“西江水尽乾”也透露了诗人胸怀壮志、凌云壮志的非凡气魄。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第三句“泥牛”是从天上落下来仍不回大海,“水尽乾”则是以吸水之大来显示其气魄。“万仞”、“鸟道”、“剑办挥”、“骨毛寒”、“沧海”、“泥牛”、“西江水尽乾”等词组构成的雄奇壮丽、气韵磅礴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风格豪放雄健。“万仞”、“鸟道”、“吸得西江水尽乾”等词句在豪放中又带有一些拗峭。这种风格的形成是诗人长期观察、体味山川风物、生活习俗等结果。同时与诗人独特的个性气质和非凡的人生经历也分不开。全诗通篇气势飞动,景象壮丽,音节高亢,情绪激越昂扬。它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奔放、雄奇、崎岖、壮丽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它具有七言歌行的特点,在当时只有李白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看这首诗堪称瑰丽雄壮的诗章;从思想上看这无疑表现了诗人向往伟大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读这首诗能使我们感到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高尚的爱国情怀。因此这首诗是一篇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