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见甫弟 -
明,张九一
历尽巴山白发新,西风何处不伤神。
马曹蹭蹬官难起,鸟道艰危老更贫。
九派长江春后雁,一年芳草梦中人。
相思况是无消息,徙倚天涯涕泪频。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生活的写照,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思念亲人的无限愁情。
首联“历尽巴山白发新,西风何处不伤神”,作者用“历尽巴山”和“白发新”说明自己已经历了长时间的坎坷人生,西风是自然界中肃杀之气,它无所不在,无不产生影响,它使人感到凄凉悲伤,无处不令人神伤。这两句是说无处不在的西风使人感到悲伤,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关切而产生的神伤。
颔联“马曹蹭蹬官难起,鸟道艰危老更贫”,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马曹”指作者在船上喂马,“官难起”是因为官职难得,可见做官难。“鸟道艰危”指险恶的山路,借以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坎坷艰难。这两句是说做官难,穷困潦倒,在喂马这种无聊的事务中消磨青春,艰难险恶的山路上驾车行走,年纪老了,更是穷困。
颈联“九派长江春后雁,一年芳草梦中人”,九派,指长江干流的一段。这两句是说长江在春天之后已经增添了新水,大雁已经飞回;春天又一年,而人却不能回到故乡和自己亲人身边。这里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无限哀怨。“梦中人”暗用杜甫《春望》“国是已如此,梦中泪偷垂”的句意,是说自己在梦中思念亲人了。
尾联“相思况是无消息,徙倚天涯涕泪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思念。“相思”句是说自己在相思中等待亲人消息,但是却没有消息,一种凄凉失望的感情便随之产生。“徙倚”即彷徨徘徊。在彷徨徘徊中哭泣流泪。“泪频”一词表现了作者深沉悲痛的感情。
全诗充满了苦闷抑郁之气。由于社会现实的压迫和打击,诗人在诗歌中倾诉自己的失意,揭示内心痛苦,这种情绪具有典型意义。本诗表达出当时许多有识之士所共有的忧愤不平的心情。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