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花事无多 -
宋,洪咨夔
花事无多,笙歌绾取东风住。
玉彝雕俎,楼外更筹屡。
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
君知否。
半边铜虎。
邓艾经行路。
这首词的题目是“春暮”,写暮春时节,花事已了,但词人却要用“笙歌”来留住东风,表明自己并不想让春天过去,因此,花事虽完,而词人心中仍有强烈的春意。从写景到写情,自然地引起下文。“玉彝雕俎”是说花事的将尽,使人感到恋恋不舍。“更筹屡”,是说夜已经深了。“醉唤骊驹,催上天梯去”用《列子》典,以“骊驹”代指代车马。词人已醉,却唤马催他再游春去。这里词人把花事比作登仙,“半边铜虎,邓艾经行地”,是说经词人游赏过的地方,就如邓艾登仙之处一样美妙。
这首词把惜春之情表达得十分巧妙,它把伤春之情和留春之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使人的感情世界变得复杂几分,词人把情感寄托在游赏之中,但花期已尽,不得不面对即将无花的现实。词人用典使事,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自然朴素平淡无华的语句中,蕴含着深长的意味。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在朴素自然中见深长意味。这首词如不经意而写来,看似自然流露,但读起来深长意味回环不尽,颇值玩味。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清新自然。词人把一些人们习见的陈辞老调,说得清新自然,新鲜有味。这首词的结尾更是出人意表,以“半边铜虎、邓艾经行地”作结。铜虎是汉代代郡太守出行时所乘之车的装饰物。这里以“半边铜虎”代指宣武楼。词人在暮春时节来到宣武楼,眼前是冷落萧条的景象,这不禁使词人联想到邓艾过蜀时凿石种花的往事。往事虽不属实,却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的留恋。
这首词的最后结句最是耐读,含思凄婉。上句是惋惜宣武楼的花事已了,像凿石种花的邓艾一样。下句虚中带实,用典贴切自然。“半边”二字对宣武楼来说是个简括的说法,却包含着往昔繁华和今日萧条的强烈对比。“铜虎”一词则是以声写景、以形传神、音情并茂、深婉动人的最好的说明。可惜花事不再、美景难留,“经行地”都已变为荒凉之地了。这样结句中的凄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达惜花伤春之意的同时,更显得深长意味无尽。有这样的结尾作结,整首词就显得淡朴而清新、深挚而感人。综上赏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