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伯敬渡漳河 - 明,商家梅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
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
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
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
这首诗的题目是《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通过描绘出诗人匆匆赶路的情景,为读者展现出一种时间紧迫、行程紧凑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所追寻之事物的热情和执着。 接下来的两句“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表达了诗人对于追寻历史遗迹和阅读古人遗文的热情。他不断地询问当地居民关于历史遗迹的情况,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记住这些古人的事迹和遗文。这种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乡村景象。枯柳覆盖着村庄,小路显得稀疏而幽静。寒云隔着河水飘荡,水面平静无波。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不前。 最后两句“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所有的恨事都像河水一样不停地流淌。即使是最为风流的人物,也难逃时间的侵蚀,最终化为历史的尘埃。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赶路、追寻历史遗迹和阅读古人遗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