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谏议赴河西节度判官兼呈韩王二侍御 -
唐,熊曜
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
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
先鞭羡之子,走马辞咸秦。
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
行行弄文翰,婉婉光使臣。
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
黄云萧关道,白日惊沙尘。
虏寇有时猎,汉兵行复巡。
王师已无战,传檄奉良臣。
此诗表现了边疆文武官员对裴行俭征讨反叛之举的高度赞扬。整首诗共三十二句,全篇首叙武臣爱好文翰,次述其治军有方,再赞其功成有日,最后以想象边疆形势作结,对裴行俭的赞扬可谓一气呵成。
首联“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对裴行俭作了极高的赞扬。颔联“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是说裴行俭在边疆的决策讨论中,一手持刀尺,用于裁制军衣,一手持经纶,用于筹划军事。“经纶”,借指筹划国家大政。“先鞭羡之子”,指裴行俭的部将郭元振。“走马辞咸秦”,即谓裴行俭对郭元振说的一段话。《旧唐书·裴行俭传》附《郭元振传》说:“初,行俭为洮州之谋,谓元振曰:‘吾终虑后事。吾子幼弱,吾且死,若不早定,后必难制。’”这里即用其事。咸秦,借指关中地区。裴行俭认为郭元振有才干,将来大有作为,把他比作走马辞去的张良。颈联“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是说在朝廷上讨论时,文武百官都认为名实相符,裴行俭当会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这两句是希望朝廷尽快任命裴行俭为洮州都督。当时吐蕃屡犯洮、叠等州,唐高宗命裴行俭为洮州道安抚大使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前往镇压。所以这两句诗又含有催促朝廷尽快出兵的意思。尾联“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感叹在苦辛之中听不到戍卒的歌声。一方面说明边疆军中纪律严明,没有骚动;另一方面也隐隐透露朝廷没有给以明确的军事任命。黄云萧关道”写的是道路艰危,“白日惊沙尘”则暗示着征戍艰苦。“虏寇有时猎”是说敌人也有出外打猎的时候。“汉兵行复巡”则说明唐军也正在边境上巡行。敌人不时出猎,说明其伺机犯边;而唐军目前按兵不动,则说明朝廷尚无出战之打算。所以末句说“王师已无战”,只得传布檄文,让裴行俭得以名正言顺地赴任了。
此诗虽然用语委婉、含蓄,但其对裴行俭的赞扬仍可以辨识出来。作者如实地描绘了当时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形势,可谓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当时的政治倾向。全诗前后呼应连贯,无奇僻之病而自有风骨,可以说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