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 -
宋,汪元量
太湖风卷浪头高,锦柁摇摇坐不牢。
靠著篷窗垂两目,船头船尾烂弓刀。
这首诗《太湖风卷浪头高》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太湖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船夫在风浪中艰难维生的场景。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太湖风卷浪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船夫在风浪中艰难维生的场景,也表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中的第一句“太湖风卷浪头高”,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太湖波涛汹涌的景象。其中,“风卷”二字,既点明了风浪的起因,又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浪头高”则形象地描绘了浪花高高涌起的场景,令人不禁为之心潮澎湃。
第二句“锦柁摇摇坐不牢”,通过对船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风浪的狂暴。由于浪头高起,船夫不得不依靠着船篷,这时船儿也跟着摇摇晃晃,难以保持平衡。这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船夫在风浪中艰难维生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船夫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接下来的两句“靠著篷窗垂两目,船头船尾烂弓刀。”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船夫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船夫靠着船篷窗,两眼下垂,一动不动地盯着船头船尾,目光中充满了无奈和无助。而船头船尾的烂弓刀则暗示了船夫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风浪搏斗,用尽全力保护自己的财产。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太湖风浪的壮丽景象和船夫们在风浪中艰难维生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在诗人的笔下,风浪不再是自然的力量,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生命之歌。他通过描绘船夫在风浪中艰难维生的场景,呼吁人们关注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描绘太湖风浪的景象和船夫们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