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暮天丝雨轻寒 - 宋,张榘

暮天丝雨轻寒,二分春色看看过。
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香残粉污。
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
算几回逗晓,朱阑独倚,悄只怕、东风大。


浮世名缰利锁。
这区区、要须识破。
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
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
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么。
这首词写春日感怀,寄寓着词人对于纷扰世事的无限幽怨。词中大量化用韩偓《懒起》诗之语,别具清丽之美。 上片写春日感怀,着重刻画居处的环境和女子含愁独倚的姿态。起首二句,暮天丝雨,轻寒袭人,春色将暮,已给人以韶华易逝、幽恨无穷之感。 “看看”,副词,表示时间的流逝。 “梅花”三句,进一步写雨丝霏霏的暮春景象。“苍苔”,应上“轻寒”。“香残粉污”,承“梅花”,写雨打梅枝,落红满地。“杏腮”,喻指面颊。此句从杜牧《赠别》“一枝红杏出墙头”诗句中化出。纤雨绵绵,墙头上杏腮微露、含愁独倚的女子,怎能不使人黯然神伤! “算几回”六句,一结在东风乍起、花雨飘零之际,一往情深。独立栏干,拥春心而伴愁颜者,是那杏枝上嫣红欲滴的杏花,它仿佛美人刚刚泛起泪光。“悄只怕”三字,似怜似叹,似忧似惧,情景交融。 下片抒发怀抱,主要写自知要识名利虚妄之理,但又不免为世事所萦绕的烦忧苦闷。过片三句点破“浮世”纷扰,说明萦绕词人情怀的并非只有个人的幽恨怨愁,而是更不堪重负的“名缰利锁”。但“名缰利锁”又要“识破”,则更见苦痛。 “沧波”三句写景寄情。抬头望去,“沧波夜月”象征一种清洁无瑕的人生追求,“翠微云树”则带有一种不可长久的象征意味。“依然还我”,由写景过渡到下文抒情。 结尾六句写词人渴望超然于现实之外,而又不能超然于现实之内,进退矛盾、欲进欲退的复杂心理活动。结处写自己与鸥鸟重续旧好、黄莺重新细语,自歌自和,大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意。然而“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使人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牵系,进退两难。这首词大量运用韩偓《懒起》诗语而不露痕迹,是善于化用前人句子的特点。上片重在刻画闺中少妇的形象,下片抒发词人的幽怨情怀。在写法上层次分明,刻画细腻;上下片各有特点:上片侧重于环境气氛的渲染,下片侧重于内心的刻画。 这首词化用韩偓《懒起》诗语而不露痕迹,构思巧妙,意蕴深厚。句清字丽,一气呵成,具有一种清劲、凄楚的阳关三叠式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