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知彼须知此 - 宋,冯取洽

知彼须知此。
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
燕坐江沱甘自蹙,笑腐儒、枉楦朝家紫。
用与舍,徒为耳。
黄芦白苇迷千里。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
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
这首诗题为“观潮”,其实是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形势的看法,对忠良为国尽忠,却不得重用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首先,从描绘观潮之景入手,“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借江边日暮、黄芦白苇的荒凉之景,暗示国家的衰败,同时激发壮士的满腔悲愤,却又无处诉说。接下来,“安得将如廉李”一句,直接提出期望:像廉颇、李广那样英勇善战、赤心报国的英雄人物再度出现。然而,“燕坐江沱甘自蹙”,作者却只能独自愁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用与舍,徒为耳。黄芦白苇迷千里。”作者认为,对于国家是使用人才还是埋没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然而却无人能够分辨。眼前千里大淮河上到处是黄芦白苇,荒凉凄惨,这正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叹长淮篱落空疏,仅馀残垒。”这两句进一步描绘淮河的景象,感叹战事频仍,民穷财尽,国家的疆土日渐残破。 “读父兵书宁足恃,击楫谁盟江水。”作者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有真正的英雄人物来领导国家。然而,现实却是无人能够担此重任,只能独自击楫,空怀壮志。 最后,“有识者、知其庸矣。”作者呼吁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国家的危机,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然而,“多少英雄沈草野”,真正的英雄却无处施展才华,只能隐居山野。最后两句“岂堂堂吾国无君子,起诸葛,总戎事。”直接指出问题的根源:国家没有真正的英雄来领导国家,致使国家陷入困境。只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才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忧虑,对忠良为国尽忠却不得重用的悲愤,以及对自身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慨。整首诗语言直白,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