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过了清明 -
元,韩奕
过了清明。
江郭外,云淡烟轻。
几家台沼,萍芜自绿,残柳还青。
何人楼外吹笙。
彷佛、梨园旧声。
唤起闲愁,暗思往事,老去忘情。
这首词以时间为线索,从清明过后写起,写到江边城外,云淡烟轻;再写到台沼上萍芜变绿,柳色还青;词意递进,景物渐发渐美,忽闻何处笙箫,依稀似从前梨园之声,引起诗人无限愁思。“唤起闲愁”三句,乍看是写景;若深味之,则是别有寄托。也就是说词人不由自主地回首少年时光。这时才注意到本篇原来题的暮春(至于写怀即属于“别有寄托”,也就是更加明显的表示)。既然物是人非、闲愁未老、思念在怀;就当然不可能将往事旧情全部忘怀,全题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境界已出。
词的结构上从景物描写到触景生情,最后又写到是否忘情的问题上。从清明过后,写到春深一日,词意也递进一层。篇首所写不过为下文铺垫,实则处处扣题。
“江郭”即城郭。“江□郭外”指城外江边。“云淡烟轻”是远景,显得那么开阔、明净和潇洒。近景是“几家台沼”,萍芜生绿,残柳返青。一远一近,一淡一浓,相得益彰。从视觉、嗅觉去感受春天。“几家”是说附近人家尚存,又暗指人事已非。“残柳还青”也是暮春景象。上面两幅图景,有别于常见的伤春图。“几家台沼”而有“残柳还青”,别有一番风景。轻烟漠漠,给人以凄迷之感,正是清明的气息。“老去忘情”乃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老去自怜心尚少,尊前爱说《小忽梅》”句意。这四句是全篇主旨所在。
词的上片是写景为主,景色虽美,却只是衬托;下片抒情为主,感情的抒发则更为深长。从“何人”句起,便由写景转入抒情。“何人”句并非实指有人在吹笙,而是借周邦彦《兰陵王》词句“月孤坟”、“月华微”等语以暗示孤坟荒墓。同时隐含年华老大、往事不堪回首之意。篇末“老去忘情”四字与篇首景物描写及“几家台沼”等相呼应,也暗示全词主旨。
这首词的意境和语言风格比较清丽、俊爽,正体现了周邦彦词风的特点。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句而浑然天成,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而又不着痕迹,真是高手!特别是上片对景的描写句句都绝妙佳景胜似画卷:轻烟漠漠、云淡无心、台沼翠萍、残柳返青,颜色多至四种(远看淡云、近看台沼、柳色),由静到动(先淡写后详写),层次分明,虚实兼具,且与下片的触景生情相映成趣,佳句天成。这篇《蝶恋花·送春》中处处有景可循,“过清明”、“云淡”、“烟轻”、“台沼”、“萍芜”、“残柳”、“旧笙”、“梨园”,尤其是末二句为炼字炼意的妙手天成的警句!开头的景物为送别和思旧铺设得相当成功.然后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描写把一个原本单调的故事演绎得起伏跌宕、词情并茂!更令人击节赞赏的是它还通过深沉的思想内蕴展示了大好春光不再的深沉感慨和凄婉意绪!所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以景衬情等表现手法也不过如此而已!在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中包含着多少难以言传的匠心独运!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又包含着多少激情!所谓真情感人正如此而已!这正是周邦彦词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