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节妇 -
明,吴宽
十八来涩滩,双鱼水中居。
七年一弹指,水中有枯鱼。
妾身既无夫,妾心惟有死。
婉婉锦绷中,奈此两女子。
白月照空闺,哑哑乌夜啼。
天明不飞去,肯向西林栖。
九泉望不极,莫化江边石。
化石石虽坚,可转亦可泐。
年年过蚕月,是妾纺织时。
只将两行泪,抽作千丈丝。
生为吴氏妇,死为吴氏鬼。
子不如我信,有如涩滩水。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女子深深的同情和哀悼。
首先,诗中描绘了涩滩的环境:“十八来涩滩,双鱼水中居”。这让人想到生活的艰难和挑战,也让人想象这女子在这里生活了多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困苦。她在这里,“七年一弹指,水中有枯鱼”,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深同情。
接着,“妾身既无夫,妾心惟有死”,表达了女子的决绝和坚贞。她对生活的绝望,对爱情的执着,对命运的反抗,都在这句话中得到了体现。
“婉婉锦绷中,奈此两女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深深同情和哀悼。他看到她如同被束缚在锦绷中的两个孩子,无法逃脱生活的困境,无法找到自己的出路。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白月照空闺,哑哑乌夜啼”,这句诗描绘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助。月光照在空荡荡的闺房里,乌鸦在夜半时分哑哑地啼叫,更衬托出女子的孤独和无助。
“天明不飞去,肯向西林栖”,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她渴望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她却被困在这片水域中,无法逃脱。
“九泉望不极,莫化江边石”,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死亡的渴望。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化为江边的石头,远离人世间的纷扰和烦恼。然而,石头虽然坚硬,却也会被风雨侵蚀,被岁月磨损。
最后,“年年过蚕月,是妾纺织时”,这句诗描绘了女子的日常生活。她每年过蚕月的时候都会开始纺织,这不仅是她的生计,也是她对生活的坚持和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深深同情和哀悼。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同时,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和对死亡的渴望,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尊重和理解。这首诗虽然是一首短诗,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