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江上春来风雨恶 - 明,詹同

江上春来风雨恶,大浪小浪江中作。
一苇之航何足云,荡漾中流几飘泊。
人鲊瓮,鬼门关,下隔深渊咫尺间。
饥蛟食人骨如山,公无渡河当早还。
这首诗以江上的风浪为背景,展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首句“江上春来风雨恶”,便渲染出一种恶劣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接下来,“大浪小浪江中作。一苇之航何足云,荡漾中流几飘泊。”描绘了江上的风浪情景。大浪小浪不断在江中翻滚,一苇在风浪中摇荡,似乎随时都会被卷走。诗人用“何足云”来表达对风浪的轻蔑,但“几飘泊”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人鲊瓮,鬼门关,下隔深渊咫尺间。”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风浪的险恶。人鲊瓮暗指险恶的江水,鬼门关则象征着死亡的边缘。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江水的险恶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下隔深渊咫尺间”也表达了诗人对风浪的深深恐惧和敬畏。 “饥蛟食人骨如山,公无渡河当早还。”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警句,也是全诗的高潮。饥蛟在深渊中等待猎物,一旦抓住便如山一样啃噬人的骨头。这里,诗人警告人们不要冒险渡河,以免遭受不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江上的风浪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风浪的险恶和恐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