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驻马林塘 -
宋,黄廷璹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
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
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
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
凄断。
情何限。
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
问低墙、双柳尚存,几时艳烛亲共剪。
但凝眸,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
这首词是作者重访旧游之地,对往昔生活进行回忆,不禁感慨万千,抒发了对远去的情人的思念和情人的美貌及怀念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了经过和此刻的季节、时间。“雨收秋晚”,时节傍晚,刚下过一阵秋雨,雨势不猛,只是洗涤了树叶尘埃。“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写室内情景:词人虽处一已独坐,显得空寂,然而翠绿的芭蕉叶却透露着一丝生机。“记相逢”几句表明了作者对某件事情的记忆。原来词人在很早以前就和爱人相识了。一次不期而遇,当时,正是春夏之交。春日的余晖透过层层垂帘。枝头上乱花点点,影入帘内。几场雨后池水特涨,几度拂拭又将池水复归平静。这番佳会令词人记忆犹新,久久难忘。如今独游故地,池台无恙,而情人不在,往事难再,不禁顿感失落。
下片“凄断”二字承上而来,表明作者从美好的回忆中已转到目前的思念之情。“情何限”说明作者想起了许多旧事,心情自不免悲伤。“料素扇尘深”二句就是这种情绪的进一步抒写。人去楼空,惟有白色的团扇积满尘埃。可是往事难忘,就算远在天涯海角的人儿早已忘却这里的一切了吧?然而词人却不能不想起那时的欢娱。“清宫”二句写到了更为遥远的往事:当时在这里举行过歌咏比赛。如今旧地重游,惟见柳阴低垂的墙边多出了几株青青杨柳和圆形的石桌石凳罢了。“清宫丽羽”便是当年华贵妇女登台献技的化身,“丽羽”之人早已物是人非,漂泊天涯,则无限悲伤尽在其中。“问低墙”二句的化用杜诗的点睛之笔既写了“双柳”依然存在,也表明作者思忆之深。自己的心境在此依山临水的美丽环境映照下更显得迷离缥缈,一种留连徘徊的情绪在这种情境中自然地引发出末二句:词人此时只有大梦初醒般的感悟,或许也是对这段生活最后的总结吧!词人凝视远处的群山,目光里饱含着无法寄托的惆怅和浓得化不开的相思之情。
全词笔致细腻,曲折传神,感情真挚。从遣词造句不避重复使用词语和衬字着手,语言更加通俗易懂、轻灵鲜亮。这首词表面上是回忆往昔的欢乐生活,而实际上却是借乐景抒哀情。词人明写湖上旧游、柳阴清宫的乐景以反衬其内心深处的愁绪,深细婉曲地表达了相思怀人之情。这种表达是十分凄苦而哀切的。全词运用了托香梦、步韵写、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发词人的相思之情。同时巧用数量描写(“几许”“清宫佳丽”)借代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词更通俗流利且更加动人心弦。总的来说整首词真切地反映出词人此时的真实心境且照应诗题“寻春记”,但又不显得做作无味而浅薄轻飘。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恐怕更多的是在于其情真意切、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浓情密意和相思之苦吧!同时这也是离别故乡之人不能不为之动情吧!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词以通俗流利见称于后世。其特点为巧用数量叠词来表达诗句的含义和作用或作其他词语的定语或补语来增强表达效果和形象性使整首词更显得流利而活泼。同时衬字的使用也十分巧妙而得体。如“残蕉映牖”“事随鸿远”“低墙双柳”等句中的“残”“鸿”“双”等字仅作为衬字来领起下一层的意思或加强后面的形容词的程度等等在形式上不仅使词句显得更加美观悦耳响亮而且也使整首词读起来更加悦耳动听抑扬可调增强了声情之美感。在修辞方面此词也颇具特色除运用托香梦、情景交融等手法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整首词显得更加通俗流利多姿多彩而又深情款款。如“几许”“清宫佳丽”等均运用了借代和双关语等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