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胜日探梅去 - 宋,陈造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
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
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
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


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
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
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
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梅花的优美诗篇,诗人以梅花的品性、姿态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描绘了诗人赏梅的情景,表达了偶然遇见美丽景色的惊喜之情。接下来的“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悭”一句,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香气,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皪”形容梅花的美丽和鲜艳,“品俗”和“香悭”则表达了对梅花品质的赞美,认为它比其他花卉更具有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香气。 “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这几句诗,运用了神话和典故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梅花与仙人的关系。诗人将梅花比作瑶妃,形容它清瘦高雅,同时也引用了道家的说法,认为梅花可以使人通过金丹换骨,焕发青春活力。这些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这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百叠侈罗袂”形容梅花的枝叶繁茂,用“小立耐春寒”表达了对梅花在寒冷季节中依然盛开的坚强品质的赞美。 最后几句“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再次强调了诗人的主题——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诗人用“凝香地”形容赏梅的地方环境优美,“古仙伯”则是将梅花比作仙人的使者,“烦公持并三友”则表达了对梅花和其他两种花卉(竹、兰)共同组成的“三友”的喜爱之情。诗人在这里还嘲讽了一些骚客,将桃杏当作美人看待,自欺欺人地沉醉其中,而诗人则能够领略到梅花的真正美妙之处。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梅花的优美诗篇,通过对梅花的形态、品质、环境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