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牛头寺 -
明,鲁山泰公
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
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至歧路又问歧路,来到云林深处,因专注于读断碑而忽略了寺僧的迎接。全诗用词简练,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历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泊与自足。
首句“行过多歧又问歧”,简单的七个字就巧妙地展现了诗人的自由不羁。诗人走过许多条路又再次问路,这种随性而为,体现了他的无拘无束。而“云林深处到来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行踪,他最终来到了云林深处,这处世态度和前一句的“多歧”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由和随性。
“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宁静和淡泊。他见到寺僧却没有打招呼,只是独自面对夕阳和断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表现出他对山林、对历史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自足。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诗人行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历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泊与自足。诗人以行动和心态的完美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宁静、淡泊的隐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