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蒲庵长老韵(二首) -
明,乌斯道
一刖老禅三载余,每怀溪上笑谈初。
春山细雨沾乌帽,晴日闲华堕碧疏。
九日登高曾有约,二王小楷未能书。
至今不到天香室,深愧埃尘少涤除。
矫首令人感慨深,浮云蔽日阁曾阴。
六时花散金银刹,千里尘飞剑戟林。
经罢看山长独坐,定回倚石自微吟。
绝怜松下清泠水,好与人间洗渴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师久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生活。诗中通过对老禅师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首联“一刖老禅三载余,每怀溪上笑谈初。”诗人以一种怀旧的情感,描绘了老禅师在山林中度过三载余的美好时光,每每回忆起溪边欢声笑语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怀念之情。这一联通过描绘老禅师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颔联“春山细雨沾乌帽,晴日闲华堕碧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景,表现出老禅师生活的宁静和美好。细雨绵绵,沾湿了老禅师的乌帽;晴日当空,闲花从碧叶中落下。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禅师生活的恬静和美好。
颈联“九日登高曾有约,二王小楷未能书。”诗人回忆起老禅师曾经与自己相约在重阳节登高,但因为未能完成二王小楷的书写而未能成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的承诺的遗憾和无奈。
尾联“至今不到天香室,深愧埃尘少涤除。”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前往老禅师的天香室拜访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尘埃的无奈和感慨。这一联通过对比山林与尘世,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老禅师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诗中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老禅师内心的宁静和恬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