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斋居漫兴二首 - 明,施渐

静里心常觉,尘中人岂知。
柴门独掩后,春草复生时。
泽国为渔晚,江湖好道迟。
总能谈寂寞,只费子云辞。
这首诗以“静里心常觉”起笔,展现了诗人对静谧、清寂的喜爱和追求。诗中描绘了尘世喧嚣之外的宁静世界,通过描绘柴门独掩、春草复生、渔夫晚舟、江湖道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寂的向往之情。 “静里心常觉”一句,通过“常觉”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静谧世界的独特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喧嚣尘世的厌倦和无奈。而“尘中人岂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冷漠和疏离,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清寂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柴门独掩后,春草复生时”两句,通过描绘柴门独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通过春草复生的意象,传达出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意味。 “泽国为渔晚,江湖好道迟”两句,通过描绘渔夫晚舟和江湖道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寂的向往之情。在这里,“泽国”和“江湖”是自然的象征,“为渔”和“好道”则是诗人自己的选择和志向。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他对清寂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总能谈寂寞,只费子云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寂寞并不是消极的、沉沦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力量。只有真正理解寂寞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而子云辞则是司马相如的文章,被誉为“清虚以自守,委婉以自持”的典范之作。因此,诗人以子云辞来形容寂寞,表达了他对寂寞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静谧、清寂世界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寂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