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祖年 -
明,云峰住公
南山得话岁寒期,道合宁论会面迟。
元亮休官能入社,少陵问法悟观诗。
茶烹石鼎新敲火,衣挂云松旧偃枝。
自是一闲天所放,日高尚闭竹间扉。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南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南山得话岁寒期,道合宁论会面迟”,诗人以南山为背景,表达了与大自然交流、对话的感受。南山在岁寒时节显得更加有韵味,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道合之处。诗人表示,虽然不能马上见面,但心灵相通,无需言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颔联“元亮休官能入社,少陵问法悟观诗”,诗人以陶渊明和杜甫为比喻,表达了对隐逸和诗歌的感悟。陶渊明能够辞官归隐,与诗社的同道一起吟诗作赋,这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而杜甫则通过诗歌来寻求真理,这也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和诗歌的热爱。
颈联“茶烹石鼎新敲火,衣挂云松旧偃枝”,诗人描绘了山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石鼎是新敲火的,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云松旧偃枝,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尾联“自是一闲天所放,日高尚闭竹间扉”,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得到了自由和闲适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太阳高照的时候也会关闭竹门,享受这种自由和闲适的生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南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隐逸、诗歌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