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学以昼索赋梅柳(二首) -
明,卢儒
近竹幽妍映雪清,春痕消尽粉痕轻。
帐中半落临溪影,邃里横吹《出塞》声。
晓色动愁香宛宛,夜魂追梦玉盈盈。
扬州赋咏谁能继,唯有当时水部名。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欣赏和赞美。
首句“近竹幽妍映雪清”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近处的竹林幽静美丽,在雪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新。这一句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展现了竹子清雅、幽静的特点。
“春痕消尽粉痕轻”一句,描绘了竹子在春天时节的美丽,但随着春天的消逝,竹叶上的粉色痕迹也逐渐褪去,变得更加轻盈。这句诗展现了竹子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成长的特点。
“帐中半落临溪影”和“邃里横吹《出塞》声”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和声音。前者描绘了竹子在溪水边半落的身影,后者则描绘了竹林里传出的《出塞》曲声。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生命力。
“晓色动愁香宛宛,夜魂追梦玉盈盈”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情感和思考。在清晨的愁思中,竹子的香气似乎婉转缠绕,令人心动;而在夜晚,竹子似乎在梦中摇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句诗将竹子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整首诗的感染力。
最后两句“扬州赋咏谁能继,唯有当时水部名”是对竹子的赞美和评价。在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能够赋咏竹子的诗人已经寥寥无几,只有被称为“水部”的诗人能够继往开来,将竹子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诗人心中的地位,表达了对那位“水部”诗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位被称为“水部”的诗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