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徐删定德襄 -
宋,林光朝
修文巷裹莫春前,欲上旗亭问客船。
忽有短笺无寄处,渔梁却在泪痕边。
这首诗《修文巷裹莫春前》充满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深深思考。诗人描绘了一个在修文巷的春天前夕,想要登上酒楼询问过往的客船,但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只能寄托在一张短笺上。这其中所表达的无奈和伤感,充满了深深的诗意。
首先,诗人以“修文巷裹莫春前”开篇,描述了一个季节的转变,春天即将来临,修文巷中却依然是一片静寂。这里的“莫春前”一词,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以这样的方式,把时间和空间两个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感。
接着,“欲上旗亭问客船”一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期待。诗人想要登上酒楼,询问过往的客船,表达了对远方、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客船”象征着远方和未知,而“问”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好奇和向往。
然而,“忽有短笺无寄处”,诗人的期待突然被打断,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却无处可寄。这里用“忽有”二字,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渔梁却在泪痕边”一句,诗人以“渔梁”象征着故乡或者曾经的生活,而“泪痕边”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这里用“渔梁却在泪痕边”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时间、空间、情感等元素为线索,通过诗人对修文巷、旗亭、客船、短笺、渔梁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和痛苦。这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悟,让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